今日热讯:员工的“朋友圈自由”不容单位广告侵犯

工人日报 2023-05-09 08:48:52


(资料图片)

据5月8日《成都商报》报道,因未在朋友圈转发或推送所在医院的微信链接,重庆涪陵某妇产医院驾驶员陈某不仅被扣除工资1万元,还被解除劳动合同。日前,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的这起劳动争议典型案例,引发广泛关注。法院认为,微信朋友圈的信息应由使用人自主决定,用人单位不应非法干预。一审法院判处医院补发陈某被扣除的工资,并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5万余元。当事医院不服上诉,二审法院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。

微信是个人社交工具,朋友圈也是个人生活内容的网络表达,本质上属于私域。然而,朋友圈的熟人效应、生活化场景,意味着其有天然的宣传优势,于是不少企业、商家都热衷于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员工或者消费者转发朋友圈推介。

对类似的转发要求,要一分为二看待。员工和单位关系密切,甚至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,如果员工愿意转发有关内容,自然是动动手指即可。但如果强制员工有所作为,甚至以所谓的“集体主义精神”干涉员工私人空间的事情,不仅不合理,也涉嫌侵权。揆诸劳动合同法、行政处罚法等法律,单位无权随意对员工施以工作内容之外的要求,无论罚款扣钱还是劝退开除,都不符合相关法律精神和规定。

遗憾的是,现实中偏偏有用人单位执意将员工朋友圈当成自己的广告牌,甚至提出明确的考核要求,批评、扣钱、辞退等手段更是花样迭出。一年前,一则“男子上班28天倒欠公司3280元”的消息,一度引发热议。该男子正是因为少发了(为公司做广告之类的)朋友圈被扣钱而最终“倒欠”公司的。

朋友圈考核的“奇葩事”一再上演,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对劳动者权益的无知和漠视。而劳动者一方面对类似“小事”不想较真,另一方面毕竟还想继续工作,不好闹翻脸。于是,某些管理者更加“理直气壮”地征用员工朋友圈。

从这个角度看,上述案件堪称典型。不仅给劳动者撑了腰,也给相关各方面提了个醒——为劳动者提供便捷、专业、有效的法律服务,加大对劳动权益领域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,才能更好地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。

此案也是一个凝聚更多共识的契机。一者,劳动者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,二者,用人单位要学会“公私分明”。而且,把员工朋友圈当成单位广告牌,“宣传”效果未必好,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一天到晚发本单位广告的人,不仅可能会选择彻底屏蔽,而且可能对相关单位心生反感。

x

热门推荐

理文造纸(2314.HK)上半年纯利按年跌57% 每吨净利润达到292港元

2022-08

啤酒行业高端化发展趋势凸显 力推中高端产品

2022-07

疫情后营业额翻四倍 多家小店迎来复苏

2022-05

强化优环境“软实力 赣州经开区助力企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

2022-05

又有一家公司追锂 索通发展进军锂电材料领域胜算几

2022-05

海南推动农贸市场全面落实禁塑 加强违禁塑料制品源头治理

2021-12

柴犬登登拍卖记:动物是如何被司法拍卖的

2021-12

江西:到2025年鄱阳湖区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50%以上

2021-12

西藏森林消防:锻造雪域救援尖兵 打造高海拔山岳救援队伍

2021-12

加强人才融通发展 第10届海峡两岸水利青年工程交流营成功举办

2021-12

推荐阅读

今日热讯:员工的“朋友圈自由”不容单位广告侵犯

2023-05

即时看!记忆传授人适合多大孩子看 记忆传授人

2023-05

世界微速讯:93号汽油对应92还是95_93号汽油

2023-05

全球热头条丨@海南人 医保个人账户的钱能给家人用?操作方法→

2023-05

房子施工知识:自己装修房子流程有哪些 装修前必看的流程

2023-05

靠山吃山,靠城市就吃城市,切忌盲目随意

2023-05

季利均-环球实时

2023-05

sacred seven剧场版银月之翼_Sacred Seven

2023-05

环球热推荐:黑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

2023-05

江西万年县人防办组织人员疏散演练及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全球快播

2023-05